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!赤壁95%房子要被淘汰?
2025年两会期间,住建部明确提出修订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将新建住宅层高标准从过去的2.8米提升至不低于3米,并将其作为“好房子”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。这一政策迅速引发热议,甚至有人预言“95%的现有住房将被淘汰”。然而,这一论断是否站得住脚?
其中两个重点方向,将影响未来30年楼市走向:其一,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;其二,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。
2000年以前建成小区什么时间能启动城市更新,有太多因素影响。市场上关注度更高的是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的新标准。
大家如果仔细看住建部部长的发言,就可以感受到推进建设“好房子”将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而住宅层高由“不低于2.8米”调整为“不低于3米”,就是官方给出的“好房子”的第一个基本要求。
层高不低于3米,意味着什么?
赤壁目前的普通住宅层高多在2.8-3米之间,但按新规,未来所有新房必须≥3米。
别小看这几十厘米的差距,它直接关系到居住体验的“质变”:
层高每增加10cm,压抑感指数级下降。
过去2.8米层高,但装修后净高常不足2.5米左右,导致压抑感强,且难以适配现代装修需求(如地暖、新风系统)。
3米层高下,净高提升至约2.7米以上,配合落地窗,瞬间拥有“小豪宅”既视感。
居住空间的通风、采光、空气质量将显著提升,压抑感成为“过去式”。
装修自由度拉满。
层高≥3米时,吊顶、新风系统、智能家居布线不再“捉襟见肘”,尤其是年轻人追捧的“无主灯设计”,终于能大展拳脚。
现如今房子常见的噪音问题将得到缓解。
声音在传播过程中,空间越高,衰减越明显。层高 3米以上的房子相较于2.8米的房子,楼上住户走路、挪动家具等产生的噪音,在传播到楼下时会大幅减弱。
总结来说,这20cm是居住舒适度的“分水岭”,更是对“将就”生活的彻底告别。
层高越高,成本越高
层高越高,居住舒适度越高,但很多开发商对层高比较“吝啬”,主要有两个原因:
其一,层高与开发商的成本息息相关。
因为层高和净高的增加,会使基础、墙体、柱、内外装修、管道等工程量和材料增加,从而增大工程造价。
按行业经验,层高每增加10cm,建安成本增加3%。3米层高比原标准2.8米高出20cm,成本或增加6%左右。
以赤壁一套60万新房计算,单层高一项,成本就多了3.6万。
开发商当然都希望把成本压缩到最低,所以目前赤壁在售多数楼盘层高集中在2.8-3米。
其二,层高越高,开发商盖的层数越少,利润越低。
住宅建筑的高度是有限制的,假设限高80米,那么大约可以建设26层楼。
而层高提升20cm的话,意味着要少建一层,只能建到25层。如果是2梯4户,少建一层,要少卖4套房子,直接影响利润。
总结
过去不少楼盘打着“豪宅”旗号,层高却卡着2.8米底线。新规下,这类项目要么咬牙升级,要么降价抛售。
未来“好房子”标准清晰,3米层高是硬指标,这将成为衡量住宅品质的重要标尺。
在不久的将来,“住有优居” 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,而是成为大家都能享受到的美好生活标配。
淘汰潮还是优化潮?
“95%淘汰论”本质是市场焦虑的放大。尽管新房标准升级会挤压部分老旧住房的价值,但政策并非旨在制造“雪崩”,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转型,同时以城市更新保障民生。未来房产市场将呈现“高端有市场、中端有支持、低端有保障”的多元格局,而非简单的新旧替代。对于购房者而言,持有核心资产或及时置换升级,仍是应对变局的关键策略。
最后,小编这里也给各位买房人提个醒,在选择新盘时,比较户型、比较园林、比较销售折扣的之际,也别忘了比较层高。要知道,同样的总价,层高高出10公分,实际的空间获得感,真的是不一样~
*本文章内附所有资料,包括任何图片、插图、设计图、文字描述或其他资料,仅供参考或识别之用,不构成合同内容,具体内容以合同内容及政府最终审批为准。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图片、文字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更多赤壁房产资讯敬请关注赤壁房网。
想买房?扫下方二维码,帮助您了解赤壁楼市,买到心仪的好房子!